“听·匠子说”——柳职红色文化育人品牌第二场阅读分享会圆满举行
新闻网消息(文/柳州新时代大学生宣讲团 胡昊奇 党委宣传部 汪琦 图/融媒体中心 梁雪慧 李冉)2022年5月27日晚19:30,柳职红色文化育人特色品牌“听·匠子说”第二场阅读分享会在匠心书院慧心区举办,在温馨而热烈的氛围中,“首席阅读推荐官”——我校党委宣传部部长杨琳与官塘校区新时代大学生宣讲团成员们继续共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感受跨越历史时空的青春共鸣。
活动伊始,杨琳首先和同学们回顾首次阅读分享会上的内容,大家纷纷抢答——“我们在地图上找了梁家河的位置!”“我们接力诵读了第一篇章‘近平把自己看作黄土地的一部分’!”“我们还一同找寻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出发到梁家河的‘时间脉络’、‘行程脉络’!”……随后,杨琳开启此次阅读分享,她以“阅读+启发式交流”的方式,引领同学们走进书中,沉浸书中。
讲到习近平总书记当年遇到的“跳蚤关”,杨琳首先介绍了跳蚤的特性并和同学们讲述自己过去到外地曾被跳蚤叮咬的经历,现场有的同学也不禁分享起自己曾见过跳蚤和被跳蚤叮咬的经历,在交流中,大家更为形象地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在知青时从“躺在跳蚤堆里睡觉,一咬一挠,浑身发肿”到“对跳蚤的毒素产生抵抗力”经历的磨砺和艰辛;讲到“饮食关”,杨琳为同学们讲述父辈们吃苞谷玉米、红薯苗的故事,让现场表示自己吃“妥妥的荤菜”的同学们一下子在对比中感受到那个年代和环境里生活的艰难;讲到“劳动关”,读到习近平总书记当年从一开始一天只能拿五六分到后来可以挣满十工分的经历,大家深受感染,纷纷表示“我们要学习总书记坚毅刚强的意志品质、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在青年时期勇于磨砺,不断积蓄人生升华与超越的能量!”
活动最后,杨琳与同学们共同观看了视频《红色记忆:这个针线包,被村民精心保存38年》,视频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当时还不满16岁时背起行囊,作为知青奔赴陕北梁家河插队,他的母亲齐心为他缝制了一个针线包,上面绣了三个红色的字“娘的心”。七年知青岁月,他一直带着这个绣着“娘的心”的针线包,不仅在艰苦生活的磨炼中成长,还和陕北乡亲们结下了深厚情谊,立下了“为老百姓办好事”的志向。在他离开梁家河时,把母亲绣的针线包“娘的心”送给了村民张卫庞以作纪念的故事。
回顾自己的父母当初送自己上柳职的场景和嘱托,分享自己进入柳职的目标,同学们在交流分享中不断深刻感悟着人民领袖的初心与情怀……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是绽放青春光芒的党史宝典,为青年学子带来心灵的洗礼和震撼。后续,我校“听·匠子说”红色阅读分享会将继续精心打磨每一次阅读分享会内容,以“共读、共谈、共悟”的形式为学子持续带来具有心灵感染力、理论说服力、实践穿透力的阅读分享体验,让我校青年学子在阅读中汲取丰厚精神滋养,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激发信仰力量,建功新时代。
“首席阅读推荐官”党委宣传部部长杨琳与学子共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活动现场,学子们纷纷交流阅读感悟
部门审核:党委宣传部 杨琳
学校主站编审:党委宣传部 罗世华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