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工程学院党员领航“行走工业课”,点燃雒容小学少年科技梦
(新闻网 文/汽车工程学院 陈捷愉、吴丽萍,图/汽车工程学院 陈思茵、陈婷)当校车的车轮碾过秋日的晨光,当五年级学子的目光撞上柳州职业技术大学的工业展厅,一场以“汽车技术发展与职业体验”为主题的研学之旅,于10月11日在官塘校区温情启幕。近200名雒容小学学生,在汽车工程学院党员研学导师的先锋引领与10多名团员志愿者的贴心护航下,走进“行走的课堂”,触摸工业脉搏,科技梦想在实践中悄然萌芽。
研学首站遇“五菱神车”:党员教师让本土科技“活”起来
在“汽车技术发展认知”课堂上,党员教师范利红化身“科技故事家”,将蒸汽机车到无人驾驶的百年演变史,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汽车成长记”。当屏幕上出现柳州本土“五菱神车”的身影,她顺势切入本土工业文化,用接地气的语言讲述“家门口的传奇”,让学生们瞬间拉近与工业科技的距离。
为了让抽象知识更加浅显易懂,范利红手持新能源车模型,将专业的“三电系统”拆解成趣味类比——把电机比作“汽车的心脏”、电池称作“粮仓”、电控喻为“大脑”,原本晦涩的术语瞬间变得可触可感。讲解知识时,她俯身答疑解惑;体验环节中,反复强调安全,以先锋姿态将“育人于行”的教育温度,融入每一个细节里。
化身“汽车小管家”:党员教师用责任教育点亮实践课
让学生们雀跃的“汽车服务顾问职业体验”环节,是党员教师杨瑞蔚和教师文强精心设计的实践课堂。他们带领学生蹲在车辆旁,手把手教大家检查轮胎纹路、查看车灯亮度、观察冷却液刻度,把枯燥的“修车知识”转化为“守护汽车健康”的责任教育。
“原来轮胎也会‘生病’啊!”当有学生摸着磨损的轮胎发出感叹,文强笑着回应:“就像照顾好朋友一样,我们也要及时关注汽车的‘身体状况’。”一句生动的比喻,让“责任”的种子悄然扎根在少年心中。过程中,党员教师们全程陪伴指导,从维修检测工具的正确使用到检查的先后顺序,细致讲解每一个要点,用实际行动诠释“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的教育理念。
解锁汽车潮改新玩法:党员教师以创意激活工业魅力
走进“汽车潮改体验区”,色彩与创意的碰撞瞬间点燃了学生们的热情,这是研学团队打造的特色研学环节。现场,五颜六色的改色膜、炫酷的喷漆样板铺满桌面,党员教师黄柳仙展示着“闪粉车”“机甲战士车”“奶茶杯车”等改装案例,引得学生们阵阵惊叹,眼里满是向往。
在黄柳仙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围坐桌前,跟着课件里的设计元素热烈讨论:有人想给“虚拟车模”贴上卡通贴纸,有人计划绘制浪漫的星空图案,还有人脑洞大开,要把汽车变成“移动的童话城堡”。老师穿梭在各个小组间,鼓励大家大胆创意,耐心解答设计疑问,将汽车美容、潮流改装等专业知识,转化为趣味十足的动手实践,让学生们在发挥想象中,切实感知汽车工业的多元魅力。
无人机“飞”向科技新世界:党员教师用热爱传递探索精神
研学最后一站,学生们走进低空经济产业学院无人机展厅,党员姜良伟老师早已做好准备,用科技魅力为研学之旅画上完美句号。展台上,航拍机、农业植保机、救援运输机依次排开,党员教师结合实物,用通俗的语言讲解不同机型的功能,从“无人机播种”到“应急救援”,一个个真实案例让孩子们听得入迷。
启动无人机,螺旋桨嗡鸣着腾空,银灰色机身在教室上空划出优美弧线时,原本安静的队伍瞬间沸腾:老师一边操控无人机,一边实时讲解飞行原理,用对科技的热爱感染着每一个孩子。当无人机落地,孩子们仍仰头望着天花板——刚才那道飞掠的影子,早已把“探索”的种子,种在了他们心里。
这场由党员教师领航的“行走的工业课堂”,不仅让孩子们读懂了汽车背后的科技密码、本土汽车工业的底气与温度,那些关于“造汽车”“玩科技”的好奇与向往,终将在成长里发酵成更炽热的热爱——这,正是党员教师践行育人使命、传递科技力量的珍贵意义。
“汽车技术发展与认知”研学课堂
孩子们化身“小诊断家”学习汽车维修小知识
孩子们化身“汽车潮改玩家”为汽车贴膜
孩子们操纵无人机飞行动手实践
学院网站审核:一审吴丽萍 、二审:宁胜花、三审:姚鲲鹏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