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让学生“动”起来,让思政课“活”起来——马克思主义学院扎实推进新时代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
新闻网消息(文/马克思主义学院 蓝星华、汪琦 图/马克思主义学院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对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出了坚持八个“相统一”的要求。立足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按照总书记指明的思政课改革创新方向,致力于思政课课堂教学的精心打磨,积极探索并扎实推进我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6月21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汪琦老师在“2019年全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暨‘精彩一课’评选活动校级赛”中获得一等奖。此次比赛中展现出的精彩教学效果是学院扎实推进新时代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的充分体现。
汪琦老师在比赛中
“如何有效运用线上线下活动让学生‘动起来’,切实增强教学效果”?“如何借助混合式教学模式解决好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问题?”汪琦老师在本学期任教的教学班级中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
此前,在2018级会计4班的一次公开教学活动中, 汪琦老师通过课前学习通平台问卷形式把脉学生答案中还存在的疑惑之处,以此为切入点开展课堂教学。首先采取“学生课堂小辩论”+“教师针对性讲解”的形式,解决学生疑惑问题,再通过 “师生共读”爱国诗歌、“小组讨论和线上交流”、“大学生讲思政课”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循序渐进激发了学生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共鸣,结合老师有针对性的讲解点拨,学生们深刻认识到立足新时代、立足大学生这一“时代新人”身份定位如何践行爱国主义的行动指南。
整堂课课堂氛围热烈,学生们时而唇枪舌剑、“火花四溅”,时而因情感的共鸣而双眼含泪,逐渐感悟和升华了思想境界。在课堂最后谈感言环节中,2018级会计4班邹庆坤同学感慨到“今天这堂课,我深刻的感受到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一定要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在新时代勇立潮头,磨炼本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由此同学们还陆续打开思路,谈到了年轻人创意践行爱国主义的方式,如坚持动动手指头在支付宝“蚂蚁森林”为沙漠种下一棵树、在端午节学习包粽子,传承好我们的传统文化等,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据悉,实现思政课教学模式的有效创新,让学生以喜闻乐见的形式真正接受知识、学到真理、养成信念,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是马克思主义学院今年以来推进教学质量提升,促进教学改革的重要着力点和方向。未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扎实推进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改革,打造“配方新颖、工艺精湛、包装时尚、终身受用”的思政课教学品牌,继续努力让思政课真正成为学生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
学生上台讲思政课
汪琦老师聆听学生发言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