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张海霞教授为我校师生做报告
新闻网消息(文/教职工发展中心 姚鲲鹏、学生工作处 杨丽丽 图/党委宣传部 朱敬民、韦仁祖、李松桦)11月18日下午,全球华人微纳米分子系统学会秘书长、全球华人微纳米技术合作网络执行主席、IEEE NTC北京分会主席、iCAN大赛创始人、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微电子系博士张海霞教授,在我校社湾校区体育馆4楼为全校师生带来三场关于创新创业的主题讲座。
下午3点,张海霞教授为全校教职工做了主题为“创新的教育和教育的创新”的讲座,校长石令明、校党委副书记阳旭,副校长杨毅、林若森、鞠红霞以及全校教职工聆听了此次讲座。讲座由校党委副书记阳旭主持。
张教授生动幽默而又别开生面的自我介绍,让现场气氛立刻活跃起来。张教授从她最熟悉的微电子领域创新入手,生动地讲述了发生在上世纪美国硅谷的一幕幕创新创业的传奇,从贝尔公司小小的半导体管,到肖克利公司的“八大叛逆”创立的仙童公司,再到由他们发展而出的硅谷帝国,让老师们感受到创新创业的无限魅力。张教授还就创新与创业教育的关系、创新教育体系的完善、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工程实践》慕课建设等内容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讲解。她强调,创新是我们的基本能力,创业是开创一番新的事业。结合许多生动鲜活的实例,张教授还讲解了如何通过创新的理念和方法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在教学工作中如何落实教育的创新,并把创新的理念变成实践,将创新作品变成创业产品。
18日晚和19日上午,张教授还分别在社湾校区体育馆4楼和官塘校区礼堂为我校学生带来了两场以“让创新逆天飞翔”为主题的精彩讲座,将近1600名学生到场聆听。
张教授从判断阿凡达电影制作、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毛泽东带领人民建立新中国这几个故事是否是创新、创业着手,引导出创新与创业的区别与联系——“创新是我们的基本能力,创业是开创一番新事业”。她从自己帮学生找工作的故事启发同学们认识创新的重要性——创新创业从我做起。在讲座现场,张教授积极鼓励每个人大声地喊出:I can PK U!并分享了自己的网络课程,欢迎同学们通过网络课程进一步感受“i can”带来的自信魅力。在与同学们的互动和故事分享中,她讲解了创新三步法:发现自己、拓展想象空间、打破思维的局限。
讲座结束后,张教授还耐心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有同学问到“数控技术如何创新?”张教授解答:“机床信息化技术就是创新,优化生产就是创新。”有同学问:“我学的是挖掘机,但是我喜欢钢琴,怎么协调二者的矛盾?”张教授举了詹姆斯?卡梅隆的例子。卡梅隆是工科出身,但他把专业用到了制作电影器材上,创作了举世瞩目的电影艺术,激励同学们用所学专业作为基础谈创新。 张海霞教授的报告图文并茂、风趣幽默、激情洋溢,在讲解高科技发展的同时,将创新的理念和激情传递给了全校师生,对于推动我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开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北京大学张海霞博士应邀到我校做3场讲座
教职工专场
校领导、全体教职工、学生聆听讲座
校长石令明出席讲座
党委副书记阳旭主持讲座
东校区学生专场
官塘校区学生专场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