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验收自评表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
数控技术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项目验收自评表
一级 指标 | 二级 指标 | 内涵及标准 | 评分等级 | 评分 | |
1. 项目建设总体情况 | 1.1 工作机制与举措 | 1.学校举办方支持项目建设,落实指导、监督,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相应支持。 2.学校设有专门的项目实施组织机构,落实职责;制定实施办法和资金管理办法。 3.规范过程管理,加强考核监督,建立奖惩制度,实行事前充分论证、事中监控管理指导、事后效益监测评价的全过程监控和考核。 | A | 4.1~5 | 5 |
B | 2.1~4 |
| |||
C | 0.1~2 |
| |||
D | 0 |
| |||
说明:按指标内涵组织材料。 A:材料齐备规范; B:材料齐全但不规范; C:未设立项目实施机构或未制定资金管理办法; D:有违规行为。 | |||||
必备材料: 1.学校针对项目建设发布的有关成立组织机构、项目建设实施办法、资金管理等方面的文件;2.学校举办方支持项目建设资金证明或相关材料;3.项目过程管理、考核相关材料(如中期检查材料等)。 | |||||
1.2 建设任务完成情况 | 1.按进度完成建设任务,实现预期目标。 2.关键指标增量明显,具有显著优势和特色。 | A | 4.1~5 | 5 | |
B | 2.1~4 |
| |||
C | 0.1~2 |
| |||
D | 0 |
| |||
说明: A:实现1和2; B:仅实现1; C:进度滞后但已完成,部分关键指标有增量; D:进度滞后,关键指标无增量。 | |||||
必备材料: 1.备案的项目建设方案和任务书;2.项目建设验收报告书;3.项目建设投入产出分析表。 | |||||
1.3 典型案例 | 内容:包括项目建设背景与实施过程、成效与经验、体会与思考等方面。 要求:紧扣项目建设任务,突出典型性、创新性,标题应凸显特色。 | A | 2.6~3 | 3 | |
B | 2.1~2.5 |
| |||
C | 0.1~2 |
| |||
D | 0 |
| |||
说明: A:典型案例具有示范性、创新性和可推广性; B:案例典型性、可推广性不明显; C:案例成果与建设重点内容不对应; D:无典型案例。 | |||||
必备材料: 项目提交1-2个典型案例,字数共控制在3000字左右。 | |||||
2. 专业群建设 | 2.1 专业群建设组织管理模式 | 建立由行业部门、企业、学校、相关专业等利益相关方参与的专业(群)建设组织管理模式,健全专业(群)建设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 | A | 2.6~3 | 3 |
B | 2.1~2.5 |
| |||
C | 0.1~2 |
| |||
D | 0 |
| |||
说明: A:建立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工作记录规范; B:工作记录不符要求; C:建立有指委会但无相关工作记录; D:未建立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 | |||||
必备材料: 1.建立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文件、专家组名单;2.指委会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3.指委会工作记录。 | |||||
2.2 专业群建设成效 | 1.对接区域产业优化专业布局,专业建设规划定位准确,专业集群推进改革扎实。 2.以示范特色专业为核心,按照职业岗位标准相近、专业基础相近、教学实训资源共享的原则,构建与地方产业发展相匹配的专业群。 | A | 4.1~5 | 5 | |
B | 2.1~4 |
| |||
C | 0.1~2 |
| |||
D | 0 |
| |||
说明: 建立以示范特色专业为核心的专业群(2-5个专业)。 A:核心专业(单个)、专业群(总量)近三年在校生规模均有增长; B:核心专业有增长或专业群有增长; C:均无增长; D:未建专业群。 | |||||
必备材料: 1.学校专业建设规划;2.学校专业设置现状及专业群构建情况说明;3.示范特色专业群近三年招生情况统计表;4、对应的录取名册。 | |||||
3.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 3.1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 切实做好行业企业需求调研,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推进中高职衔接。 1.体现产教融合,协同创新。 2.坚持中高职衔接贯通,系统培养。 3.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符合时代要求,培养规格定位准确,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并具有特色。人才培养方案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可操作性,注重知识、技能、素质协调发展,实施效果好。 | A | 4.1~5 | 4.8 |
B | 2.1~4 |
| |||
C | 0.1~2 |
| |||
D | 0 |
| |||
说明: A:达到内涵要求,如实提供佐证材料; B:基本达到内涵要求,如实提供佐证材料; C:佐证材料不足; D:未开展相关工作。 | |||||
必备材料: 1. 体现产教融合,协同创新的案例;2.坚持中高职衔接贯通,系统培养的成果资料(如对口升学情况);3.专业群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
3.2 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 | 1.围绕专业及专业群核心岗位的工作领域、内容确定典型工作任务(项目),构建核心课程,形成多个专业方向有机联结、相互渗透、开放共享的课程体系。 2.按照专业岗位群要求,制定专业教学标准、专业技术和核心技能标准和实训教学标准。 3.开发核心课程教材、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 | A | 12.1~15 | 14 | |
B | 9.1~12 |
| |||
C | 0.1~9 |
| |||
D | 0 |
| |||
说明: A:达到内涵要求,如实提供佐证材料; B:基本达到内涵要求,如实提供佐证材料; C:佐证材料不足; D:未开展相关工作。 | |||||
必备材料: 1.专业群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说明(图表);2.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标准和实训课程教学标准;3.教材和教学资源开发物化成果。 | |||||
3. 人材培养模式改革 | 3.3 教学模式改革 | 1.创新教学方式,深入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和岗位教学。 2.通过数字仿真、虚拟现实等信息化方式,在教学中普遍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3.多渠道系统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 A | 2.6~3 | 3 |
B | 2.1~2.5 |
| |||
C | 0.1~2 |
| |||
D | 0 |
| |||
说明: A:达到内涵要求,如实提供佐证材料,现场教学体现教学模式改革特点; B:基本达到内涵要求,如实提供佐证材料,现场教学基本体现教学模式改革特点; C:佐证材料不足,现场教学不能体现教学模式改革特点; D:未开展相关工作。 | |||||
必备材料: 1.创新教学方式,深入开展教学模式改革的工作记录和案例;2.在教学中普遍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资料;3.增强教学的实践性、实效性的教学过程资料(如教学录像);4.现场考察(含听课)。 | |||||
3.4 评价体系构建 | 1.推行专业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建立健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 2.注重过程评价,积极推行技能抽查、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等评价方式。 3.完善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的评价体系。 | A | 2.6~3 | 3 | |
B | 2.1~2.5 |
| |||
C | 0.1~2 |
| |||
D | 0 |
| |||
说明: A:开展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建立健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构建多方参与的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评价,评价材料详实,评价模式改革成效显著; B:开展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基本建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构建多方参与的评价体系,具有过程评价资料,评价模式改革取得一定成效; C:开展了相应工作,不够深入扎实,佐证材料不足; D:未开展相关工作。 | |||||
必备材料: 1.专业层面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计划;2.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3.建立多方参与评价体系的材料;4.开展过程评价的材料。 | |||||
4. 师资队伍建设
4. 师资队伍建设 | 4.1 专业带头人 | 1.核心专业有1-2名专业带头人。 2.专业带头人有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有标志性成果,服务行业有影响。 | A | 2.6~3 | 3 |
B | 2.1~2.5 |
| |||
C | 0.1~2 |
| |||
D | 0 |
| |||
说明: A:达到内涵上线标准要求; B:专业带头人有较高的教学科研能力,有成果,为行业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有成效; C:专业带头人有一定的教学科研能力,有一定的成果; D:专业带头人材料均不达标或无专业带头人。 | |||||
必备材料: 1.专业带头人基本情况表;2.专业带头人在专业建设中的作用说明;3.专业带头人教学科研成果汇编;4.专业带头人相关实绩的佐证材料。 | |||||
4.2 专业(群)教学团队 | 1.教学团队结构优化,梯队合理,素质优良。 2.专业教学团队教学科研成果丰硕,指导学生技能竞赛成绩突出。 | A | 4.1~5 | 5 | |
B | 2.1~4 |
| |||
C | 0.1~2 |
| |||
D | 0 |
| |||
说明: A:达到内涵标准要求; B:教学团队结构基本优化,梯队比较合理,素质良好,具有一定的教学科研成果,指导学生技能竞赛取得较好成绩; C:教学团队结构基本优化,梯队比较合理,素质良好,具有一定的教学科研成果,指导学生技能竞赛取得一定成绩; D:教学团队整体素质一般,教学科研成果不明显,指导学生技能竞赛成绩不明显。 | |||||
必备材料: 1.专业(群)教学团队名册;2.教学团队教科研成果汇编;3.指导学生技能竞赛获奖资料。 | |||||
4.3 “双师型”队伍建设
| 1.建立和落实教师企业实践制度。 2.专业教学团队双师素质达到90%以上或自治区认定双师50%以上。(双师素质指具初级以上教师职称和中级工以上职业技术资格) | A | 2.6~3 | 3 | |
B | 2.1~2.5 |
| |||
C | 0.1~2 |
| |||
D | 0 |
| |||
说明: A:达到内涵上线标准要求; B:建立和落实教师企业实践制度,专业教学团队双师素质达到80%以上或自治区认定双师40%以上; C:建立和基本落实教师企业实践制度,专业教学团队双师素质达到60%以上或自治区认定双师30%以上; D:教师企业实践制度不完善,落实不到位,专业教学团队双师素质未达到60%。 | |||||
必备材料: 1.教师企业实践制度;2. 教师企业实践情况统计表及佐证材料;3.专业教学团队双师素质统计表及佐证材料。4.自治区双师型教师认定证明材料。 | |||||
4.4 行业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 1.构建校企人员“互聘、互兼”双向交流的合作机制。 2.企业人才承担专业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任务达到50%以上。 | A | 2.6~3 | 3 | |
B | 2.1~2.5 |
| |||
C | 0.1~2 |
| |||
D | 0 |
| |||
说明: A:达到内涵上线标准要求; B:构建校企人员“互聘、互兼”双向交流的合作机制,企业人才承担专业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任务达到20%以上; C:基本构建校企人员“互聘、互兼”双向交流的合作机制,企业人才承担专业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任务达到10%以上; D:校企人员“互聘、互兼”双向交流的合作机制不完善,企业人才承担专业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任务未达到10%。 | |||||
必备材料: 1.校企人员“互聘、互兼”双向交流合作制度;2.校企人员“互聘、互兼”情况报告及佐证材料;3.企业人才承担专业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任务情况统计表及佐证材料。 | |||||
5. 实训基地建设
5. 实训基地建设 | 5.1 实训教学体系建设 | 面向行业(产业)与岗位群,强化岗位通用技能与专门技能训练,建立专业群实习、实训、生产、培训、技能鉴定、技术开发等多位一体的共享性实训教学体系。 1.运作管理制度健全,建立“专业(群)+基地”运作模式与管理制度,建立校企共享实训基地运行长效机制。 2.引入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新标准,以企业生产和服务流程为导向,校企共同整合、开发优质实践教学资源。 3.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网络化实习实训教学平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 A | 4.1~5 | 5 |
B | 2.1~4 |
| |||
C | 0.1~2 |
| |||
D | 0 |
| |||
说明: A:建立多位一体的共享性实训教学体系,建立“专业(群)+基地”运作模式与管理制度,校企共同整合开发优质实践教学资源,建立网络化实习实训教学平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B:基本建立多位一体的共享性实训教学体系,基本建立“专业(群)+基地”运作模式与管理制度、网络化实习实训教学平台; C:基本建立多位一体的共享性实训教学体系,基本建立“专业(群)+基地”运作模式与管理制度、网络化实习实训教学平台,但实施效果不明显; D:实训教学体系和相关制度构建不完善,实施效果不明显。 | |||||
必备材料: 1.多位一体的的共享性实训教学体系构建报告;2.“专业(群)+基地”运作模式与管理制度;3.网络化实习实训教学平台及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资料。 | |||||
5.2 设备配置
5.2 设备配置 | 实训基地内涵建设成效明显,条件完善,有效支撑课程实施。 1.按照企业技术、设备和设施标准配置具有实用性、先进性、扩展性和安全性的设施设备,达到国家对有关专业技术设备配备标准要求。 2.设备管理和使用规范,标识统一。 | A | 12.1~15 | 14.2 | |
B | 9.1~12 |
| |||
C | 0.1~9 |
| |||
D | 0 |
| |||
说明: A:实训基地设备配置达到审批备案的项目建设方案的任务书要求;设备管理制度健全,设备使用规范,设备标识统一; B:实训基地设备配置达到审批备案的项目建设方案的任务书要求;设备管理制度基本建立,设备使用基本规范,设备标识统一; C:实训基地设备配置达到审批备案的项目建设方案的任务书要求;设备管理制度不健全,设备使用不够规范,标识不统一; D:实训基地设备配置未达到审批备案的项目建设方案的任务书要求; 未建立设备管理制度,设备使用不规范,标识不统一。 | |||||
必备材料: 1.审批备案的项目记录建设方案和任务书;2.设备管理制度;3.设备使用记录;4.现场考察记录。 | |||||
5.3 设施与环境建设 | 创新教学环境,构建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环境。 1.实训场所符合消防、疏散等安全要求和环保、卫生标准。 2.实训环境和实训过程对接企业标准。 3.营造行业、企业文化氛围。 | A | 4.1~5 | 4.8 | |
B | 2.1~4 |
| |||
C | 0.1~2 |
| |||
D | 0 |
| |||
说明: A:实训场所符合消防、疏散等安全要求和环保、卫生标准,实训环境和实训过程对接企业标准,具有行业企业文化氛围。 B:实训场所符合消防、疏散等安全要求和环保、卫生标准,实训环境和实训过程基本对接企业标准,具有一定的行业企业文化氛围。 C:实训场所基本符合消防、疏散等安全要求和环保、卫生标准,实训环境和实训过程对接企业标准不足,没有营造行业企业文化氛围。 D:实训场所基本符合消防、疏散等安全要求和环保、卫生标准,实训环境和实训过程不能对接企业标准,无行业企业文化氛围。 | |||||
必备材料: 1.实训基地平面图;2.现场考察记录。 | |||||
6. 贡献与 示范
6. 贡献与 示范
| 6.1 开放服务机制建设 | 校企合作有特色、有实效,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有创新,建立开放服务机制充分发挥实训基地服务功能。 | A | 2.6~3 |
|
B | 2.1~2.5 | 2.4 | |||
C | 0.1~2 |
| |||
D | 0 |
| |||
说明: A:开展校企合作并具有特色与实效,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有创新,建立开放服务机制充分发挥实训基地服务功能; B:开展一定的校企合作且取得一定的实效,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有所创新,基本建立开放服务机制并发挥实训基地的服务功能; C:开展一定的校企合作且取得一定的实效,基本建立开放服务机制但服务功能不明显; D:尚未开展开放服务机制建设。 | |||||
必备材料: 1.开展校企合作材料;2.实训基地开放服务的制度;3.实训基地发挥服务功能的材料(如技术服务、企业培训汇总统计等)。 | |||||
6.2 培训鉴定 | 面向社会承担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承办职业技能大赛成效显著。 | A | 4.1~5 | 4.5 | |
B | 2.1~4 |
| |||
C | 0.1~2 |
| |||
D | 0 |
| |||
说明: A:面向社会承担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成效显著,承办职业技能大赛成效显著; B:面向社会承担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承办职业技能大赛取得一定成绩; C:面向社会承担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没有承办职业技能大赛; D:尚未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没有承办职业技能大赛。 | |||||
必备材料: 1. 承担职业技能培训的统计与佐证材料;2.开展职业技能鉴定的统计与佐证材料;3. 承办职业技能大赛的统计与佐证材料。 | |||||
6.3 技术服务 | 校企合作共建技术服务中心,开展技术咨询、新产品开发、技术推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行业企业技术革新与发展有较好成效。 | A | 2.6~3 | 3 | |
B | 2.1~2.5 |
| |||
C | 0.1~2 |
| |||
D | 0 |
| |||
说明: A:校企合作共建技术服务中心,开展技术咨询、新产品开发、技术推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行业企业技术革新与发展有较好成效; B:校企合作共建技术服务中心,开展技术咨询、新产品开发、技术推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行业企业技术革新与发展有一定成效; C:校企合作开展技术服务,某些项目有一定成效; D:尚未开展技术服务工作。 | |||||
必备材料: 1. 校企合作共建技术服务中心的材料;2. 开展技术咨询、新产品开发、技术推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成果统计与佐证材料。 | |||||
6.4 示范辐射 | 通过媒体报道和交流考察,及时推广建设过程中总结的经验和形成的重要成果。 1.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明显。 2.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的经验和重要成果推广及时有效,传播媒体多样。 | A | 2.6~3 | 3 | |
B | 2.1~2.5 |
| |||
C | 0.1~2 |
| |||
D | 0 |
| |||
说明: A: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明显,建设的经验和重要成果推广及时有效,传播媒体多样; B: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具有一定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有建设经验和成果在媒体传播; C: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较弱; D:尚未发挥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 | |||||
必备材料: 1. 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的统计及佐证材料;2.建设的经验和重要成果推广传播的统计及佐证材料(如接待考察交流、媒体报道等)。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