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更 多......>示范实训基地>数控技术> 详细内容

数控技术

3.项目建设总结报告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5-14 08:49:00 浏览次数: 【字体: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

数控技术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项目

建设总结报告

 

 

 

 

 

 

 

 


 

一、项目完成情况及总体质量

根据《关于加强我区职业教育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桂教规范〔2016〕1号)、《广西壮族自治区职业教育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试行)》(桂教职成〔2016〕6号)等有关文件精神, 2016年,我院数控技术专业获自治区特色专业与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立项。

项目建设期内,开展了18项市厅级以上科研课题、9项教改课题的建设或结题工作,其中 “汽车稀土铝合金轮毂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获科技厅立项;团队教师获发明专利第一作者并获授权22项,实用新型专利第一作者并获授权13项;为企业提供以先进制造技术范围为主的职业技能培训5项,达3524人次;社会培训方面,面向兄弟院校教师和社会人员开展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等培训2246人次。

反映数控技术特色专业建设情况的机电工程学院中德双元制合作项目获2017年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年会成果展优秀案例,“对接国际先进标准培养技术骨干四方协同服务企业全球化战略”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项目实施两年以来,按计划完成了项目建设方案和任务书中承诺的各项建设任务,在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以及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专业课程和实训基地建设在区内同类专业中处于领先水平,柳州日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广西新闻网、中国新闻网等各级主流媒体进行相关报道宣传17篇,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一)教学改革完成情况。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体系建设。

(1)构建本土化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

引进德国先进的职业教育模式,与柳州采埃孚机械有限公司等本土企业深度合作,以数控技术专业本土化双元制课程体系建设为切入点,以数控技术专业本土化双元制领域课程建设为核心,通过企业调研及专题研讨,构建了本土化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和相应的领域课程。与上海AHK、柳州采埃孚机械有限公司等本土企业联合开展了2015机械设计与制造双元制首个教学试点班和2017级机制双元制班的教学。同时,基于双元制试点班的经验,在数控技术专业开展了本土化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了数控技术专业本土化双元制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2)本土化双元制课程体系领域课程的开发和实践

领域课程的建设基于结一课成一事的目标,在即考虑专业所需知识和技能的融合、项目的完整性的同时,也关注知识点、技能点的系统性设计的原则下建设了零部件技术测绘与出图、手动加工零部件、用普通机床加工零部件、用数控机床加工零部件、一阶段职业能力测试、机械零部件正向设计等15个遵循基础认知-单项训练-综合应用-实践创新的职业能力发展规律的成果导向专业领域课程。

201905291521077830.Png

图1 成果导向的数控技术专业课课程体系结构

2016-2018年,完成了12个领域课程的课程标准、学生工作页、教师工作页初稿开发;引进了AHK“切削机械工”职业能力测试标准,建立了数控技术专业一阶段、二阶段职业能力测试标准,并顺利开展了测试工作,较好地检验了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等方面的学习效果;新增了零部件技术测绘与出图等10门超星网络课程;新增教材、讲义4本;新增省部级教育教学研究项目3项;新增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1项,国家级教学级教学成果奖1项。

2.师资队伍建设

(1)专业带头人的培养

①专业带头人向小汉

2018年4月向小汉教授获得柳州市第十三批拔尖人才称号。近年来,作为数控技术专业群带头人,向教授带领专业团队开展专业群的本土化双元制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优化课程体系决策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发展方向及办学特色。主持基地建设,开发了专业核心领域课程,并根据教学改革对专业群师资队伍的建设需求,关注专业教师综合素质提升。

建设期间,向教授参加的教育、教学培训有:①2017年7月,参加了为期6天的双元模式教学大纲开发师资实施培训;② 2018年3月,参加了柳州市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研修培训班;③2018年04月,参加了为期8天的德国双元制培训师资格培训(AEVO),并通过考核;④2018年7月,专业带头人向小汉教授及3名教师参加了为期7天的数控/模具制造专业学习领域专业及教学能力培训;⑤2018年10月,参加了为期18天的,由德国职教专家艾尔玛教授主讲德国双元制金属加工技术专业技术教学法培训

向教授始终站在教育教学改革的第一线引领专业群建设,2016.12.17-12.24参加了柳州市教育局组织的 “2016年柳州市职业院校德国双元制课程开发培训班”。项目立项建设以来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的主要业绩有: 2016年11月获2016年广西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评比一等奖;2017年12月获广西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评比二等奖;2018年1月主持的微课获第二十一届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高等教育组微课三等奖;2018年12月主持作品《覆盖件模具设计与制造》获广西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教师能力大赛混合式教学比赛一等奖;指导学生参加2018年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模具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项目获二等奖。

此外,项目立项建设以来,向小汉教授在科研、教改、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的主要业绩有: 2016年6月主持完成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一般项目《高职制造类专业学生校外企业职业素养顶岗实习课程开发与实践》;2017年6月(排第2)参与完成工业机器人国家级资源库子项目《弧焊机器人工作站系统应用(ABB)》课程建设; 2017年6月主持完成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基于CATIA参数化的汽车覆盖件拉延模设计》;2017年7月负责东风柳汽公司新进技术人员CATIA+CAD培训项目,担任培训师;2018年7月2018年7月,担任2018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首届模具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能大赛裁判;《中冷器下安装支架多工位级进模设计》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 《锻压技术》2019年第2期。

(2)专业骨干教师的培养

1)数控技术专业负责人阙燚彬

2016—2018年,数控技术专业负责人阙燚彬参加国内外教育教学理念及专业能力提升培训多次,开拓了国际视野,提升职业教育理念和专业能力。

两年来,数控技术专业负责人完成了16至18级数控技术专业本土化双元制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担任了机制双元制班核心课程《用数控机床加工零部件》的开发和教学工作,参与规划新建了一系列实训教室,形成了具有完整教学功能、涵盖专业培训的实践教学基地,带领团队参与完成AHK培训中心和普通加工综合实训室、数控加工综合实训室的精益化、标准化升级改造及相关课程资源的开发。2016年指导学生参加国家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维建模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项目获省级团体一等奖和国家级团体二等奖。两年来专业负责人所获个人荣誉有: 2016年广西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7年柳州市优秀教师称号,柳州市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专业带头人。

表一:数控技术专业负责任建设期间参加的国内外培训

序号

培训时间

培训项目

1

2016.12

柳州市职业院校教师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师资培训

2

2017.7.15 -2017.8.1

UG五轴编程高级研修班培训

3

2017.8.19-8.25

德国机电一体化工一阶段毕业考试培训

4

2018.1.15-2.5

普通机床加工综合实践培训

5

2018.3.18-2018.5.14

广西2017 年“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优秀青年教师跟岗访学培训项目

6

2018.7.217.28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培训师资格培训(AEVO)

7

2018.10.810.23

切削机械工双元制项目培训

8

2018.10.2410.26

AHK考官培训

2)数控技术专业骨干教师

专业骨干教师的培养以提高教师专业能力、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和本土化双元制领域课程开发能力为目标。采取的主要途径有:外派参加国内外专家主讲的培训、企业培训、内部培训、基于校中企平台参与开展科研创新项目。培训方向有:学习领域课程培训、培训领域课程培训、教育教学能力培训、企业素养和企业文化培训。

经过3年的师资队伍建设,现数控技术专业57名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占比91.23%,高级职称教师占比75%。拥有“国家教学名师”1名,“国家级优秀教师”1名,广西技能大师1名、广西技术能手7名,AHK考官10名;创建了广西技能大师工作室(甘达淅)及柳职院精益化工作室(陈华)和柳职院双元制课程开发工作室(邓海英)等6个校级优秀人才工作室;培养了专业带头人向小汉和骨干教师陈文勇、韦林、高茂涛、阙燚彬、陈华、陈胜裕等具有较高职业教育理论和先进制造技术的专家型教师7人,3年建设期内专任教师主持或主要参与市厅级以上科研课题18项、教改课题9项。80%以上教师都具备了能独立胜任至少一个专业领域课程的能力,教师带队参加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全国二等奖一次,三等奖多次。

参加校外国、内外专家主讲的培训

紧跟先进制造前沿技术和职业教育先进理念,联合国内外知名高校及培训机构,对专业教师进行教育教学能力培训(详见师资队伍建设支撑材料)。

骨干教师参加的主要国内外培训:

2016年11—12月,吴坤、阙燚彬参加了为期35天的柳州市职业院校汽车类专业教师赴德国培训。

20188月,张映故、蒙坚、毛丹丹、高茂涛赴德参加了柳州市教育局组织的为期25天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师资专业技能提升培训;

2018年10月,向小汉、关意鹏、覃峰、阙燚彬、毛丹丹、甘业生、高茂涛、陈胜裕等8名教师参加了AHK考官培训,并通过考核;

2018年4月和2018年7月,向小汉、毛丹丹、甘业生、高茂涛、林泉、蒙以嫦、黄志江、汤耀年、熊举化、蒙坚、张映故、王富春、叶青、谭顺学、黄志江、曾林等26名教师参加了两期德国双元制培训师资格培训(AEVO),并通过考核。

企业培训

借鉴德国企业实训教师培养经验,安排林泉、陈华、郑滢滢等10位教师到柳州采埃孚机械有限公司、柳州福臻车体实业有限公司、柳州欲信方盛汽车饰件有限公司等企业挂职锻炼,承担企业的设计及应用生产任务,参与企业的加工工艺制定,工装夹具设计与改造、生产维护管理等技术活动,从而进一步提高专业能力。

另外,利用企业资源培养企业工程师成为合格的服务本土化双元制课程体系的企业培训师,用项目经费支出,安排了2名企业工程师参加教育教学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培训,并取得AHK认定的培训结业证书。

内部培训

部分教师不能胜任新模式下对教师综合能力及素养的要求。根据优势互补的原则,利用校本培训的渠道来提升教师的“双师素质”。根据教师个人的具体实际查漏补缺,根据教师的不同特点和需求来选择培训的内容与方法 ,在寒暑假或错开教师的教学时间安排相关培训,全面提升同一课程领域的教学实践能力、专业技术能力、科研实践能力等,促进其成长为“双师型”教师。 校本培训高效而经济,具有长期性、针对性、有效性等特点,在提升教学团队水平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序号

培训日期

培训项目

参培教师人数

1

2018.1.15-2.5

普通机床加工综合实践培训

18

2

2018.1.22-3.7

机械零部件正向设计-UG创新设计

15

3

2018.6.30-7.14

《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测绘与出图》培训

16

4

2018.7.14-7.15

机械零部件正向设计-UG机构运动仿真

12

5

2018.7.16-7.20

钳工专用锤制作培训

8

创建校中企平台,组织教师参加科研创新项目

将企业引入学校,以市场需求为引导,以教师自身专业发展为动力,充分发挥教师专业所长,基于校企合作创新中心平台合作项目,达到以科研创新培养师资队伍的目的。依托校中企平台,关意鹏、林泉、梁永江、阙燚彬、毛丹丹、韦江波等多位教师分别主持了18项市厅级以上科研课题,团队教师获发明专利22项,实用新型专利13项。

3.校企合作和社会服务

(1)校企合作

2016年以来,专业群团队与德国工商大会上海代表处及柳州采埃孚机械有限公司、柳州福臻车体实业有限公司等本土企业深度合作。全面引入先进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引入德国切削机械工、模具机械工培训、考试标准和先进制造企业技术、管理标准,开展各专业教学模式改革。通过数字化教学工厂、协同创新研究院、学院优秀人才工作室、区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及校企共建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五大平台面向企业输出了技术服务,与企业开展了科研合作。经过3年建设,已将实训基地建成了数控技术领域服务区域经济的综合服务平台,东盟的职业教育示范推广基地。

①人才培养

校企高度融合共同构建构建了本土化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和相应的结一课成一事的领域课程,开发了各领域课程的学生工作页、教师工作页等教学资源。2015、2017年与中德合资企业采埃孚机械有限公司合作开办机械制造双元制订单班;2017、2018年与柳州福臻车体实业有限公司合作开办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现代学徒制班; 2018年与广西汽车集团合作开办数控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班。

实训基地

校企双方参与规划、论证、建设,共建了数控铣单项训练实训室、职业能力测评综合实训室等36个校内实训、实验场所,柳职院&采埃孚培训中心、福臻车体实业有限公司 “厂中校”等16个校外实训基地。保障了本土化双元制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教学条件,也为参与企业提升了产能。

③师资

通过外派学习职业教育理念和方法、企业挂职培训、内部培训等途径,校企共建了57人的专任教师队伍和15人以上的校外兼职教师队伍。为人才本土化双元制人才培养提供了师资保障。通过协同创新研究院、学院优秀人才工作室等平台,近3年,团队教师主持了18项市厅级以上科研课题,团队教师获发明专利22项,实用新型专利13项。

(2)社会服务

通过数字化教学工厂、协同创新研究院、学院优秀人才工作室、区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及校企共建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五大平台面向企业、社会再就业群体、专业技能竞赛输出技术服务。攻克了一批行业关键技术问题,助推了地方产业升级,培养了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构建了产学研合作机制,服务了地方产业。

数字化教学工厂把研究开发和实训教学项目融为一体,把科技创新与学生培养结合起来,曾荣获柳工授予的“优秀供方”荣誉称号。建设期内为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柳州方盛车桥公司等企业完成汽车零部件加工项目17项以上,项目金额达427万元。其中,为柳州采埃孚机械有限公司年产4000件以上活塞支架零件,产值71.3万;为柳州长虹航天科技有限公司、方盛车桥有限公司开发新产品、新工艺100项以上。

创新研究院、院级优秀人才工作室为广西汽车集团等企业的新能源汽车开发及改造项目提供技术支持。其中关来德老师近2年主持的柳州柳新汽车冲压件有限公司商焊车身地板线自动化改造项目、BM3前围线夹具零件防漏系统等项目总产值105万元,学生年均参与100人以上。借助创新研究院平台,关意鹏、林泉等多位教师共主持了18项市厅级以上科研课题,其中 “汽车稀土铝合金轮毂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获科技厅立项。团队教师获发明专利第一作者并获授权22项,实用新型专利第一作者并获授权13项。

区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及校企共建技能培训中心完成中级职业技能鉴定超300人次,近三年承办省、市级相关技能竞赛12项。

(二)实训基地建设完成情况

1设备安装及运行情况

建设内容

时间安排

建设内容完成情况

当前运行情况

1.数控铣削单项训练实训室

20181月投入使用

验收完成

1、实训室至今已开展过2016级数控技术4班、2016级机械设计与制造3班、2017级机械设计与制造(中德双元制)1班等多个专业群班级的《零件数控铣削加工》、《用数控机床加工零部件》领域课程教学,开展了2018年第八届广西数控技能大赛数控铣、加工中心项目培训(164学时)。使用班级4个,使用学生人数为113人,课时为624节。周使用课时>18节。

2、承办省级以上学生技能大赛3项,企业职工技能竞赛1次(2017年SGMW“上汽通用五菱杯”技能竞赛)。实训室是2018、2019年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工业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项目赛场,是第八届广西数控技能大赛数控铣项目赛场。

3、实验室投入使用以来,还承担过楼华山博士工作室加工任务和柳州职业技术机械工厂生产任务多项,产值80万元以上。

2.职业能力测评综合实训室

20181月投入使用

验收完成

1、实训室至今已开展过2015数控技术专业1-3班、2016数控技术专业1-5班等多个专业群班级的《多轴数控加工技术》课程教学。使用班级8个,使用学生人数为229人,课时为384节。周使用课时>10节。

2、承办省级以上学生技能大赛3项,企业职工技能竞赛1次(2017年SGMW“上汽通用五菱杯”技能竞赛)。实训室是2018、2019年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数控机床装调维修”项目赛场,是第八届广西数控技能大赛数控铣项目赛场。

3、实验室投入使用以来,还承担过楼华山博士工作室加工任务和柳州职业技术机械工厂生产任务多项,产值100万元以上。

3.柳职院采埃孚培训中心

2018投入使用

验收完成

实训室至今已开展过2017机械设计与制造双元制班《企业生产工艺(工装)开发实践》(60学时)、《工艺装备设计》(76学时)、《工艺装备制作》(71学时)、《零件机械加工工艺方案开发实践》(80学时)、《企业生产工装设计实践》(80学时)、《生产组织与管理》(20学时)、《生产质量过程控制》(40学时)、《基于订单到产品交付》(200学时)、《企业生产线操作顶岗》(160学时)、《预就业顶岗》(400学时)等课程的教学与实践,使用班级1个,使用学生人数为30人,课时数>1188节。周使用课时>35节。

4.金属与热处理实验室

2018年10月投入使用

验收完成

实训室已面向2018级各专业开放,开设课程《金属与热处理实验》1门。使用班级11个,使用学生人数为330人,课时为110节。周使用课时>6节。

5.产品质量检测及分析一体化教室

2018年7月投入使用

验收完成

1、实训室建设至今主要承接跟岗实习和机械零件质量检测课程教学,使用班级15个,使用学生人数为450人,课时为480节。周使用课时>26节。学生通过实训室平台参于到实际的生产过程,使得学生生产的质量控制意识、职业素养、行为习惯的养成得到了很大提高,实现了产教融合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

2、实验室投入使用以来,同时负责学院机械厂的生产质量检测任务,主要完成了采埃孚的活塞支架,柳工的过渡套、行星轮架,方盛车桥的的安装板,长虹的碗柱、镜筒等各类零件的测量。

6. UGCAD一体化教室

2018年1月投入使用

验收完成

开设了《产品逆向设计》、《覆盖件模具设计与制造》《冲压模具CAD》、《基于UG的注塑模具设计与制造》《注塑工艺与模具设计》、《UG建模》等课程6门。使用班级28个,使用学生人数为808人,课时为1048节。周使用课时>35节。

7.机电工程基础实验实训中心

2017年7月投入使用

验收完成

1、实训室至今已开展过2017级机械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等多个专业的简单电气线路安装调试(含电工作业上岗操作综合训练)领域课程教学,使用班级16个,使用学生人数为431人,课时为1625节。周使用课时>35节。

2、实验室投入使用以来,还承担农民工电工培训等社会考证培训任务。

8.AHK切削机械工考试中心

2018年1月投入使用

验收完成

1、本培训中心已于2018年开始使用,开设了《AHK毕业考试1》、《AHK毕业考试2》、《第一阶段职业能力测试》、《零件普通铣磨加工》等 4门领域课程。主要班级为2017级数控技术1-4班、2017级机械设计与制造(中德双元制)1班、2015级机电一体化技术(中德双元制)1班、2015级机械设计与制造(中德双元制)1班等,使用学生人数为280人,课时为865节。周使用课时>24节。

2、目前已完成2015级机械设计与制造(双元制班)、机电一体化专业(双元制班)的两个工种AHK职业能力认证考试,共有40名学生获得了AHK颁发的认证证书。另外本培训中心还承担了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10学生参加切削机械工的AHK职业能力认证考试。

2设备配置的合理性及购置的经济合理性

(1)设备配置的合理性说明

①设备配置符合行业发展的需要

质量、效益、创新、新兴技术引入消化、对外开放是柳州及广西十三五制造业发展的主旋律。随着人工成本、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企业大量运用自动化、智能化装备,数控技术专业也将要从原来关注的一线操作、工艺实施等人才,转向注重质量意识、技术综合应用及具有现场创新改进等方面能力的培养。

为了能培养从事产品设计、工艺及工装开发、生产制造、质量控制等工作的适应区域产业发展的 “素养管理创新”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本项目设备的配置,主要以先进生产技术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为核心,结合机械、汽车零部件制造产业升级情况,紧跟最新技术发展方向和先进企业管理制度开展建设。

②设备配置符合服务柳州企业、教育推广的需要

专业群毕业生60%以上在柳州就业,主要服务于汽车与机械制造产业。柳州市汽车与机械产业现有规模以上企业500余家,其中包括五菱股份、五菱工业、柳州采埃孚、柳州福臻车体实业有限公司等国内机械、汽车零部件制造类先进知名企业。项目组本着校企深度融合的理念,在基地设备选型采购、布置及基地的企业标准建设方面,双方都投入了骨干力量参与。柳职院&采埃孚培训中心设备是学校和企业共同投入设备和技术人才,培训中心直接建在企业生产车间,完全执行企业的技术及管理标准,在完成人才培养的同时,还能提升企业产能。此外,通过中德双元制的合作,可以将“双元制”的模式向其他学校推广,完成相关的培训和考证。

(2)设备购置的经济合理性说明

  ①对拟采购设备进行广泛调研

对本项目拟采购设备价格等关键经济要素,通过市场调研、网络询价及对已购买该设备的相关院校进行调查论证。调研组前往合作企业柳州采埃孚机械有限公司、柳州福臻车体实业有限公司、广西汽车集团等多家公司调研,确定了设备采购方案。又到江苏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北京国际会展中心等多家院校和机械设备展览会参观学习和调研。

②设备购置的校内外“三级论证”和政府公开招标采购

对于拟采购设备的经济合理性要素,学校组织二级学院相关专家对设备采购方案进行第一级论证,学校层面组织教务处、后勤处、财务处和纪委等部门对设备采购方案进行第二级论证,柳州市教育局组织相关专家对设备采购方案进行第三级论证,最后通过政府公开招投标采购 ,完成本项目设备的采购,确保设备购置的经济合理性。

3、实训基地管理与技术人员配备情况

(1)实训基地管理

学校和二级学院针对实训基地管理制定了一套完善的制度,本项目设备完成安装、调试和验收合格后,按照学校和二级学院制定的《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实验)室管理办法》、《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实验)教学管理办法》的基础上,二级学院又重新整理了包含基地安全、操作规程、维修管理、日常维护、日常检查、工具管理、耗材申报、实训教师管理等通用规章制度,针对本次项目建设的8个实训室制定了具体的实训室管理办法和实训室操作规程。

(2)技术人员配备情况

二级学院配备有专职实训室负责人,负责实训室科研、教学等项目开发,专职管理员和学生社团管理员,共同负责日常的维护与保养。

序号

建设内容/实训中心名称

实训室负责人

学生管理员团队

专业教学团队

1

数控铣削单项训练实训室

阙燚彬

博奥机械加工分社

博奥机械加工分社

2

职业能力测评综合实训室

邓钊

博奥机械加工分社

博奥机械加工分社

3

柳职院采埃孚培训中心

刘汉华

博奥机械加工分社

博奥机械加工分社

4

金属与热处理实验室

高茂涛

博奥机械创新分社

机械设计与制造团队

5

产品质量检测及分析一体化教室

甘达淅

博奥机械加工分社

现代制造技术团队

6

UGCAD一体化教室

叶青

博奥机械创新分社

机械设计与制造团队

7

机电工程基础实验实训中心

李杨

博奥设备维修分社

电气自动化技术团队

8

AHK切削机械工考试中心

张映故

博奥机械加工分社

现代制造技术团队

 

(三)建设情况与建设预期任务对照表

建设内容

2016 年12月

2017年12月

完成情况

预期目标

预期目标

100%

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1.调研企业院校

完成调研4次以上

完成了调研内容,完成了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机械设计与制造等专业的专业调研报告,根据调研调整了专业领域课程结构,并最终形成了2018级本土化双元制人才培养方案。

2.开展专题研讨

完成研讨4次以上

开展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相关研讨10次以上

3.人才培养模式及方案修订及评审

人才培养模式总结,项目实施组织机构及相关制度制定

成套校企项目合作及过程推进资料及总结报告

构建了项目实施机构及相关制度,完成了项目总结报告。

4.课程及教学资源建设

预期目标:完成双元制模式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验收要点:数控技术双元制人才培养方案

预期目标:完成课程包的教学内容开发及教学过程的设计。验收要点:零部件技术测绘与出图等12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建设(学生工作页、教师工作页等)

完成了零部件技术测绘与出图等12门领域课程,11门企业课程教学资料建设及各专业本土化双元制人才培养方案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

1.教师课程模块开发培训

预期目标:完成部分教师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学习培养

 

验收要点:完成1至2个以上教师的赴德国开展课程开发能力培训。2至4个以上教师国内参加AHK课程开发培训。3.开展一次院内AHK课程开发案例并汇报。

预期目标:更多的参与教师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学习培养

 

验收要点:1至2个以上教师的赴德国开展课程开发能力培训。

2.4个以上教师国内课程开发培训。

3.组成一支专业的课程开发队伍,包括3名以上的企业培训师.

1. 阙燚彬等4名专业骨干教师2016年7月参加了为期6天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培训师、讲师资质培训。

2.2017年7月,专业带头人向小汉教授参加了为期6天的双元模式教学大纲开发师资实施培训。

3.6名骨干教师赴德参加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培训:2016.11-2016.12,骨干教师吴坤、阙燚彬参加了为期35天的柳州市职业院校汽车类专业教师赴德国培训; 20188月,张映故、蒙坚、毛丹丹、高茂涛赴德参加了柳州市教育局组织的为期25天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师资专业技能提升培训。

4. 2018年3月,专业带头人向小汉教授及蔡英老师参加了柳州市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研修培训班。

5.26名骨干教师参加了2018年04月、2018年07月举办的两期德国双元制培训师资格培训(AEVO),并通过考核。

6. 2018年7月,专业带头人向小汉教授及3名教师参加了为期7天的数控/模具制造专业学习领域专业及教学能力培训。

7.2018年10月,专业带头人向小汉教授及19名骨干教师参加了为期18天的,由德国职教专家艾尔玛教授主讲德国双元制金属加工技术专业技术教学法培训。

2.国内培训教师企业挂职、工程项目实施、国内外高校专业提升

预期目标:开展教师企业挂职

验收要点:1.3个以上教师的AHK专业技术培训。

2.2个以上教师企业挂职学习或高校访问学者交流。

预期目标:开展教师企业挂职,并达到部分教师获得AHK考官证书

验收要点:

1.3个以上教师的AHK专业技术培训,并获得考官证书。

2.2个以上教师企业挂职学习或高校访问学者交流。

1.2018年10月,向小汉、关意鹏、覃峰、阙燚彬、毛丹丹、甘业生、高茂涛、陈胜裕等8名教师参加了AHK考官培训,并通过考核,建成了10的考官队伍;

2.2016年,团队骨干教师毛丹丹、史美娟、林泉、陈华、黄斌、王富春、郑滢滢、李骏鹏、陈璟9人分别到柳州欲信方盛汽车饰件有限公司、柳钢集团等企业挂职锻炼;2017年,团队骨干教师陈华到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厂挂职锻炼4个月;2018年,团队骨干教师蔡英到上海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挂职锻炼2个月。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校企合作组织职能和岗位责权的调整与配置;建立以及完善校企合作组织内部的规章制度;专业校企合作课程运行过程材料、设备维修等制度

预期目标:完成校企合作协议的签订。

验收要点:1、校企双元制合作协议;2、校企共建企业培训中心协议。

预期目标:构建双师队伍体系及课程合理化运行体系。

验收要点:1、校企共同开发课程详细协议。

2、校企双方交叉开展的教学运行安排。

1. 企业培训师与职业教师共建制度一份。

2.校企共建企业培训中心协议一份。

3.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协议一份。

4.校企交叉开展的教学运行安排表。5.校企合作开发课程过程材料一套。6.设备管理、使用、维修制度一份。7. 成立了学院“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合作项目”建设工作机构。

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建设(专业认知课程教学部分)

预期目标:完成实训室的方案制定,并开展采购调研

验收要点:实训室建设方案

预期目标:完成实训室的招投标

验收要点:实训室完成硬件建设及根据课程设计需要的场地布置。

UGCAD一体化教室、金属与热处理实验室、产品质量检测及分析一体化教室完成验收,已正常使用。基于学院现有设备条件和实训室建设需求时间情况,为解决数控技术专业、模具设计专业1+X培养模式中的电工上岗证考证教学场地等问题,新增建设机电工程基础实验实训中心、AHK切削机械工考试中心等2个实训室,验收完成,已正常使用。

实训基地建设(跨企业培训中心部分)

预期目标:完成实训室的方案制定,并开展采购调研

验收要点:实训室建设方案

预期目标:完成实训室的招投标

验收要点:实训室完成硬件建设及根据课程设计需要的场地布置。

按计划完成采购、验收,已正常使用。(1.数控铣削单项训练实训室采购了10台数控铣床;2.职业能力测评综合实训室采购了4台4轴联动加工中心)

新建柳职院采埃孚培训中心

预期目标:完成实训室的方案制定,并开展采购调研

验收要点:实训室建设方案

预期目标:完成实训室的招投标

验收要点:实训室完成硬件建设及根据课程设计需要的场地布置。

完成验收,已正常使用。(根据采埃孚产线设计调整方案,采购计划中的1台立式加工中心的改为1台数控插齿机。)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社会培训、企业项目

实训基地划出企业的开放工厂区域投产,由企业投入生产设备

完成企业开放工厂区域投产,开展1个班次以上企业课程培训、开展10次以上机械制造技术服务

1. 项目建设期内开展了广西中烟责任有限公司员工机械维修培训等6个企业课程培训项目;2.项目建设期内为柳州福臻车体实业有限公司、柳州采埃孚机械有限公司、柳工柳州铸造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机械制造技术服务17项,项目金额427万。

 

二、项目资金管理情况

(一)预算执行与批复的相符性

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项目资金实际支出2034.68万元(企业投入的443.37万元为设备折算),其中财政拨款专项资金1000万元,柳职院已全部用于项目经费支出,无结余。预算执行与批复相符,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如下:

项目

资金使用情况(万元)

小计

区财资金

学校自筹资金

企业资金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课程体系建设

13.53

5.14

8.39

0

师资队伍建设

52.23

51.33

0.9

0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建设

55.32

55.32

0

0

专业课程开发

48.69

31.87

16.82

0

实训基地建设

1864.91

856.34

565.2

443.37

合计

2034.68

1000

591.31

443.37

经第三方审计, 柳职院数控技术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项目自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共投入资金2034.68万元,超过项目财政投入的2倍,其中财政专项拨款1000万元已全部用于项目支出。资金的使用和管理符合相关规定,未发现存在违规行为。

(二)实际支出调整的合理性

本项目建设区财政与总投入比1:2.03,超过了教育厅1:1.5的要求。根据任务书要求,原计划总预算为1680万元,本项目实际支出资金为2034.68万元,由于专业发展需求,新增了机电工程基础实验实训中心、AHK切削机械工考试中心建设,实训基地建设自筹投入由220万增加到565.2万。在实际支出资金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建设、专业课程开发等分项目建设的使用资金均超出或接近计划资金。在两年的建设期内,完成或超额完成了各分项目相关建设任务。在人才培养改革、双元制课程开发、基地建设、社会服务、培训等方面超过了预期效果,因此本项目实际支出调整是合理性的。

(三)实际支出与财务管理制度和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相符性

本项目的资金使用严格遵守国家、自治区、柳州市和学校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和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实际开展的所有资金支出,都经过学校组织的三级论证和相应的审批流程,即学校组织二级学院相关专家对资金使用方案进行第一级论证,学校层面组织教务处、后勤处、财务处和纪委等部门对资金使用方案进行第二级论证,柳州市教育局组织相关专家对资金使用方案进行第三级论证,最后经过网上会签或审批流程完成资金使用方案的审核,确保实际支出与财务管理制度和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相符性。

 

三、项目组织管理水平

(一)管理机构的健全性。

项目立项后,成立学校主要领导下的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机制,明确地分清各职能部门的权限、职责与工作范围,成立“数控技术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项目”建设工作机构,有力地保证基地建设按照文件要求和建设方案如期完成。“数控技术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项目”的项目领导小组成员及工作职责: 

组长:石令明

副组长:鞠红霞

成员:韦林、麻慧琼、邓亮顺、陈文勇、黎华

职 责:负责与教育厅有关机构联系,组织开展有关检查和验收工作;筹措项目建设资金;确保项目资金合理使用;召开工作例会;协调有关部门,推进项目进程。

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工作组。

组长:陈文勇

副组长:吴坤、关意鹏

职责:负责执行领导小组决策;按照要求开展项目建设实施相关工作;负责培养模式改革、实训基地建设、课程建设和师资建设等;接受上级机构检查、验收;负责推广项目经验。

(二)管理制度的健全性和操作性。

在财务管理方面,学校下发了柳职院字〔2017〕11 号《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财务支出审批管理暂行办法》、柳职院字〔2017〕14 号《柳州职业技术学院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柳职院字〔2017〕28+号++《柳州职业技术学院采购管理办法》等文件加强了采购管理流程,规范了采购工作;明确了经费支出审批权限,强化了经费预算、支出审批管理。

在专业建设管理制度方面,学校于2016年就发布了柳职院教字〔2016〕14号文件,关于组建第四届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二级学院(部)教学工作委员会和二级学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通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职教育的人才需求,立足专业发展实际,对学院拟申报增设或调整的专业以及专业建设中的重大事项进行评议,为专业建设提供决策咨询和意见、建议。通知规定了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人员组成和职责,根据通知要求机电工程学院制定了专业委员会管理制度,细化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工作职责及工作制度,为专业建设提供了完善的管理制度保障。

各项管理制度基于学校前期各项专业建设工作经验制定,各项流程要求简单、细致、具体、有效,便于操作,相关绩效奖惩也在相关制度中有明确的条文予以规定,可操作性强。

(三)组织实施的情况及项目管理水平。

项目是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在与柳州采埃孚机械有限公司及柳州福臻车体实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的基础上开展建设的。为了保证项目的正常实施,项目领导小组加强沟通与协作,解放思想,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运行机制,也合作企业共同实现校、企、生三方的共同目标。

1.项目工作部署

与柳州采埃孚机械有限公司、柳州福臻车体实业有限公司等本土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引入德国汽车、机械等行业技术职业技能标准(行业标准)及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结合本地的职业教育优势,形成本土化职业教育新模式,提升柳州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二是逐步向周边省份及东盟等地区推广,推动周边汽车、机械等行业的国际认证教育。引入先进制造企业的产品开发、工艺制定、产品制造、质量过程控制等技术及管理标准,融入专业教学内容及场地建设,构建本土化“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引入国际先进职业教育模式,基于先进制造专业群的建设,校企共同构建高效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引入国际职业能力测评标准,校企合作,结合区域的产业建立专业的职业能力测评体系及测评环境的建设。

2.工作进度

与柳州采埃孚机械有限公司、柳州福臻车体实业有限公司等企业校企高度融合,开展校企共建数控技术特色专业与实训基地建设。2017年7月,在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方面,调研企业院校、开展专题研讨,完成人才培养调研报告;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新增2名骨干教师的出国培训,10名教师的双元制课程体系开发培训;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方面,完成了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协议的签订;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完成实训室的方案制定,并开展采购调研,完成了标书制作。2018年12月,在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方面,完成校企共建领域课程资料建设,完成专业建设总结报告;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新增4名骨干教师的出国培训,50以上人次的教师双元制课程体系开发培训,建成一支包括企业兼职培训师在内的胜任本土化双元制领域课程教学的理实一体化师资队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方面,校企双方交叉开展的教学运行安排。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完成实训室的设备采购及精益化、标准化建设。

3.项目开展采取的具体措施

(1)校企双方在课程建设、实践场所建设等方面成立由双方人员组成的联合项目小组,制定小组工作机制、工作计划,考核办法,将硬件建设、师资队伍培养、课程开发等纳入项目范围。保证实施过程中实现教师培养,课程资源收集、课程开发同步进行,学院在机制上保证合作企业优先选择毕业生,确保企业的投资和回报。

(2)校企双方共同投资在双方场所共建实践教学场所,一方面既可以解决学院建设资金问题,又可以保证实训基地的先进性和示范性,最为关键的是保证教学内容及过程的真实体现,保证“双元制”教育模式的有效实施。

(3)严格实行建设项目例会制度,协调和推进项目建设进程,形成日周月项目沟通机制。在不同层面定期均召开工作例会,解决项目的当前进度、下一步工作计划、存在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与会人员根据汇报情况,研讨各项目存在的场地、资金、招标等方面共性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4)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建设产学研平台,将协同合作纳入建设过程中,实现在建设过程实现师资队伍培养,包括企业的师资,实现广泛意义教师队伍的资源整合,改善师资结构,促进师资队伍的建设,提供企业项目开发和合作平台,促进企业技术服务,并将企业项目剖析、分解,成为课程案例或课程内容,实现教学内容来源企业而高于企业。

项目管理采用矩阵型的组织机构,运用学校crp管理平台,实现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实现了项目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和项目目标的综合协调与优化,并能根据项目周期各阶段的具体需要,适时调整组织的配置,以保障工作和组织的高效、经济运行。

 

四、项目效益

(一)实施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情况

数控技术专业建设一直紧跟产品制造全生命周期的生产制造和质量控制阶段的核心技术(个性化产品设计、新材料应用、模块化设计、数控制造、自动化制造、精益生产、在线监测、质量管理等)和先进职业教育模式发展趋势。项目建设以来,数控技术专建设业引入先进国际标准,在人才培养模式及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和专业师资团队建设方面与企业深度合作,培养了一大批满足制造类企业产业升级用人需求的懂国际规则、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素养管理创新 ’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本土化双元制办学模式已成为区域职教的典型范式。

2018级专业群各专业已全面实施本土化人才培养方案,开展了相关专业领域课程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效。2016年以来,专业群各专业就业率均达到93%以上, 60%以上的毕业生在柳州市及广西区内就业。专业群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工业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项目连续三届获自治区一等奖,2016获全国二等奖,2017、2018获全国三等奖。2018年,学生市级以上技能竞赛获奖27人次。

(二)职业培训情况

近3年来,为企业提供以先进制造技术范围为主的职业技能培训5项,达3524人次。其中包括广西中烟责任有限公司员工机械维修培训、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CATIA应用培训等。社会培训方面,建设期内针对兄弟院校教师和社会人员开展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等培训2246人次。此外,学院每年完成专业群相关的制造类职业培训鉴定342人次以上。

(三)实训设备利用率

本项目资金采购的实训设备,满足了教学、科研、社会培训与技术服务的要求,实训设备的利用率较高。

实训室

设备利用情况

1.数控铣削单项训练实训室

1、实训室至今已开展过2016级数控技术4班、2016级机械设计与制造3班、2017级机械设计与制造(中德双元制)1班等多个专业群班级的《零件数控铣削加工》、《用数控机床加工零部件》领域课程教学,开展了2018年第八届广西数控技能大赛数控铣、加工中心项目培训(164学时)。使用班级4个,使用学生人数为113人,课时为624节。周使用课时>18节。

2、承办省级以上学生技能大赛3项,企业职工技能竞赛1次(2017年SGMW“上汽通用五菱杯”技能竞赛)。实训室是2018、2019年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工业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项目赛场,是第八届广西数控技能大赛数控铣项目赛场。

3、实验室投入使用以来,还承担过楼华山博士工作室加工任务和柳州职业技术机械工厂生产任务多项,产值80万元以上。

2.职业能力测评综合实训室

1、实训室至今已开展过2015数控技术专业1-3班、2016数控技术专业1-5班等多个专业群班级的《多轴数控加工技术》课程教学。使用班级8个,使用学生人数为229人,课时为384节。周使用课时>10节。

2、承办省级以上学生技能大赛3项,企业职工技能竞赛1次(2017年SGMW“上汽通用五菱杯”技能竞赛)。实训室是2018、2019年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数控机床装调维修”项目赛场,是第八届广西数控技能大赛数控铣项目赛场。

3、实验室投入使用以来,还承担过楼华山博士工作室加工任务和柳州职业技术机械工厂生产任务多项,产值100万元以上。

3.柳职院采埃孚培训中心

实训室至今已开展过2017机械设计与制造双元制班《企业生产工艺(工装)开发实践》(60学时)、《工艺装备设计》(76学时)、《工艺装备制作》(71学时)、《零件机械加工工艺方案开发实践》(80学时)、《企业生产工装设计实践》(80学时)、《生产组织与管理》(20学时)、《生产质量过程控制》(40学时)、《基于订单到产品交付》(200学时)、《企业生产线操作顶岗》(160学时)、《预就业顶岗》(400学时)等课程的教学与实践,使用班级1个,使用学生人数为30人,课时数>1188节。周使用课时>35节。

4.金属与热处理实验室

实训室已面向2018级各专业开放,开设课程《金属与热处理实验》1门。使用班级11个,使用学生人数为330人,课时为110节。周使用课时>6节。

5.产品质量检测及分析一体化教室

1、实训室建设至今主要承接跟岗实习和机械零件质量检测课程教学,使用班级15个,使用学生人数为450人,课时为480节。周使用课时>26节。学生通过实训室平台参于到实际的生产过程,使得学生生产的质量控制意识、职业素养、行为习惯的养成得到了很大提高,实现了产教融合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

2、实验室投入使用以来,同时负责学院机械厂的生产质量检测任务,主要完成了采埃孚的活塞支架,柳工的过渡套、行星轮架,方盛车桥的的安装板,长虹的碗柱、镜筒等各类零件的测量。

6.UGCAD一体化教室

开设了《产品逆向设计》、《覆盖件模具设计与制造》《冲压模具CAD》、《基于UG的注塑模具设计与制造》《注塑工艺与模具设计》、《UG建模》等课程6门。使用班级28个,使用学生人数为808人,课时为1048节。周使用课时>35节。

7.机电工程基础实验实训中心

1、实训室至今已开展过2017级机械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等多个专业的简单电气线路安装调试(含电工作业上岗操作综合训练)领域课程教学,使用班级16个,使用学生人数为431人,课时为1625节。周使用课时>35节。

2、实验室投入使用以来,还承担农民工电工培训等社会考证培训任务。

8.AHK切削机械工考试中心

1、本培训中心已于2018年开始使用,开设了《AHK毕业考试1》、《AHK毕业考试2》、《第一阶段职业能力测试》、《零件普通铣磨加工》等 4门领域课程。主要班级为2017级数控技术1-4班、2017级机械设计与制造(中德双元制)1班、2015级机电一体化技术(中德双元制)1班、2015级机械设计与制造(中德双元制)1班等,使用学生人数为280人,课时为865节。周使用课时>24节。

2、目前已完成2015级机械设计与制造(双元制班)、机电一体化专业(双元制班)的两个工种AHK职业能力认证考试,共有40名学生获得了AHK颁发的认证证书。另外本培训中心还承担了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10学生参加切削机械工的AHK职业能力认证考试。

(四)对学校专业建设的作用

引进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探索实践了“本土化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工作过程为导向、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职业素养养成的课程体系,形成了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密切合作,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实施教学,有效地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核心课程围绕岗位工作任务选择教学内容,按照工作过程和企业实际工作任务开展教学,全面培养了学生适应岗位要求的综合职业能力。以双元制试点项目为契机,在2016年,专业骨干教师在已开发的专业核心课程中首先试点实施了《零部件测绘与出图》、《手动加工零部件》、《用普通机床加工零部件》、《用数控机床加工零部件》等四门以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通过课程的实施,明确能力输出,重新构建实践教学场所,规范教学过程及质量标准;并在专业中开展专业职业能力测试工作,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操作规范性三方面对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进行测试。为后续课程开发和职业能力测试工作提供了范本。全面带动了本专业其他课程的改革与建设。

实施“双师”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引进、外送培训、企业挂职和参与企业技术服务等多途径开展师资培养,打造了一支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双师结构合理、勇于创新、专兼结合的国家级专业教师团队,部分教师已经成为柳州汽车、机械制造领域的专家。

(五)科技创新情况及效果

构建工学结合平台、开放教育平台以及工程项目孵化平台。创建优秀人才工作室(机械创新设计及敏捷制造工作室、智能制造产线设计与虚拟调试工作室、技术标准开发工作室、新金属材料应用研发工作室、德国双元制课程本土化开发与实施工作室、广西技能大师工作室),在实训基地建设开放工厂区域,将企业引入学校,由学校老师参与企业项目,学生在教师或培训师的指导下,以课程或社团的方式参与企业技术服务,把实训基地建设成为区域经济中制造类专业领域重要的人力资源、智力资源、信息资源和设备资源的汇集交流平台。

建设期间,关意鹏、林泉、梁永江、阙燚彬、毛丹丹、韦江波等多位教师分别主持了18项市厅级以上科研课题,课题经费182万元以上。团队教师获发明专利22项,实用新型专利13项。学生创新创业获奖方面,近三年获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三等奖(2018)一项;第八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广西赛区二等奖、三等奖(2018)各一项;2018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西赛区选拔赛二等奖(2018)一项。

(六)示范辐射作用

在数控技术专业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与柳州采埃孚机械有限公司的企业共同开发领域课程资源,为柳州一职校提供范本,在我校的对口支援下,柳州一职校有3个学生通过了德国工商协会上海代表处的AHK切削机械工认证。

在德国工商大会上海代表处和各级政府的支持下,项目团队开展了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面的国际化合作。具体开展的项目有:2015年,与德国工商大会上海代表处(AHK)及柳州采埃孚机械有限公司合作,开展试点班人才培养及改革; 与德国工商大会上海代表处(AHK)的指导下和柳州市政府的支持下建设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唯一的AHK考试中心;与德国工商大会上海代表处(AHK)引入德国职教师资面向全国职业院校开展双元制领域课程培训、AEVO培训师培训、AHK考官培训; 与德国工商大会上海代表处(AHK)合作开展国际认可的AHK职业资格认定;16年以来,与德国工商大会上海代表处(AHK)、德国工商大会处(IHK)和德国职业院校合作开展海外师资培训6人次。

通过国际化合作项目实施,专业群具备了承接德国工商大会上海代表处(AHK)在西南地区的双元制师资培训和双元制切削机械工、模具机械工职业资格认定工作的条件,给区内外的兄弟院校提供了相关培训和考核。15年至今,承接了德国工商大会上海代表处(AHK)委托的面向全国的AHK考官培训1次、AEVO资格培训2次、双元制领域课程开发3次、切削机械工及模具机械工AHK职业资格鉴定工作2次。培训了AHK考官20人,AEVO培训师42人,完成60名学生的AHK职业资格认定。

建设期内,数控技术特色专业实训基地迎来了香港职业训练局、广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等33个单位的师生参观,柳州日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广西新闻网、中国新闻网等各级主流媒体进行相关报道宣传17篇,充分发挥了辐射兄弟学校专业建设的作用。

 

五、建设、管理和功能发挥的其它典型经验

具体见典型案例:

案例一: AHK考试中心建设案例

案例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中德“双元制”人才培养实践案例

终审:教务处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