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对“潜规则”说不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我们这里的进口材料15%的回扣,国产材料20%。不拿的话需要一个坚强的内心。人有从众心理,一个办公室十个人有八个拿得口袋里鼓鼓的,两个人没有,一次逃得过,两次逃得过,十次肯定还要去拿的”。这是 《国家监察》第四集里对江苏省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骨科原主任徐宏亮的采访。
该案再次让人们重视起潜规则之害。潜规则,是指没有明文规定,但被社会上一些人所遵循的隐性规则。潜规则是腐败的滋生物,又是腐败的重要诱因,互生互动。在潜规则中,收受双方结成相互依赖的关系网络,形成好处均沾的利益同盟。办事者为达目的,即使痛恨又心甘情愿被绑架;弄权者以 “拿人钱财、替人办事”为常理,认为法不责众,拿到就是赚到。潜规则不仅引发从众性腐败、集体性腐败,对社会的危害也不容小觑。
潜规则是政治生态的腐蚀剂。在被潜规则包裹的行业领域里,出淤泥而不染着实不易。亚里士多德曾言:“欲望具有兽性,纵然最优秀者,一旦大权在握,总倾向于被欲望的激情所腐蚀”。即使信念坚定,在“潜规则”裹挟下,很多干部担心被孤立,也会选择主动跟随。深圳海关腐败窝案中旅检四科主任科员沙曼在庭审时说,“从一开始,我就知道这个事情是违法的,我很抗拒。但这是集体的事情,我不想让自己不合群,所以勉强答应下来。”年轻干部是干部队伍的新鲜血液,是未来中国治理的主力军,假使潜规则横行,年轻干部长歪长坏,职务犯罪“低龄化”,对政治生态的破坏不言而喻。
潜规则是公平正义的粉碎器。一些地方一把手奉行潜规则,官场生态乱象丛生,“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又跑又送,很快重用”,结果庸者居其位,能者“杨白劳”。在社会上,潜规则使老百姓无法按明规则办事,没关系者跑断腿,有后门者大开方便之门,老百姓难寻公平正义,在挫败中焦虑,在奔波中丧失自信从容,最终汇集成对党和政府的不信任。人民是国家的根基,只有人民有自信有尊严了,国家才挺得直脊梁;如此潜规则,毁掉了人民的幸福感安全感,毁掉了社会的公平正义,国家安能长治久安?
潜规则是社会腐风气的培养皿。潜规则一旦形成气候,对社会的价值取向必然会造成无法估量的消极影响。人们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是找熟人、托关系、找后门,而不是通过正规途径解决。久而久之,社会腐风气盛行,人民价值观、是非观、荣辱观模糊甚至颠倒。会跑关系的是能人,能“争”来资金和项目的是能人,权力寻租是“规矩”,见怪不怪。造成的扭曲后果是,医疗领域,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建设领域,豆腐渣工程时刻面临安全问题;教育领域,优秀资源都掌握在特权阶级手里……
因此,要坚决对潜规则说不,破除潜规则。习近平总书记在一次民主生活会上指出:“破除潜规则,根本之策是强化明规则,以正压邪。”立明规则是破潜规则的根本。每一名党员干部要严于律己,奉明规则为圭臬;每一位群众在潜规则前面要敢于说不,勇于揭发,以全民监督让潜规则失去土壤、失去通道、失去市场。纪检监察机关要从“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三处着手,统筹推进,斩断潜规则关系网,摧毁潜规则利益同盟,将一切摊于阳光下,使人人遵从明规则,不敢、不能、不想潜规则。(唐文君)
编辑:杨意超
用户登录